这些东西不可多得,很多古代没有,比如土豆,绿豆,红薯这些,她想过了,说不定可以利用起来,考虑拿它们在这里种植?
她发现空间里的东西,尤其是菜类,一直保持着新鲜,基本没变化。兴许还能培育出芽来!
要知道,中国古代到了明后期,靠引进土豆、红薯和玉米这些产量高、易种植、饱腹足的农产品,才解决了逃荒年代,大批的饥荒问题!
她知道黑马道,那是一个荒凉贫瘠的地方,由于气候过于严寒,人口极少!
并且,那里紧挨鞑靼人,他们不惧怕寒冷,时常会来大周偷袭。这就导致在那里生活的百姓异常艰难。
十几年前,老皇帝还在时,命人在各个要口修筑抵御鞑子的城墙。
离黑马道五十里外,修起了一座城——黑水城。
那里有十几个役人村。村子里的人都是被剥夺了户籍的流犯,终身在此服役和生存。
役人村里,可不都是像他们这样,被无辜抄家的人;还有一半是真正罪恶的凶徒,不是大奸,就是大恶。
那是一个充斥着血腥与惩罚,没有律法,也没有道义,饥寒交迫,疾病交加的地方。
沈冬青说,他从没见过像役人村那样烟消弥漫,穷贱不堪的地方。
那地方,能吃人!
早年间沈冬青打退鞑靼人时到过那儿,将这桩事说给了他们听。小五几个都被吓哭了。
沈思月自觉未来还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,紧接着,流放队伍恐怕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安全。
她已经能感觉得到,昨晚那几个阴险小人,绝不会停手。
为了利益,他们会企图成为这个圈子里的地头蛇。
沈思月知道,这个时候,如不凝聚力量,会是十分危险的事情。
“这是……?”杨连氏诧异地看着沈思月拿来的几十个南瓜窝窝。
她这几日对待沈思月的态度,不知不觉中转变了一些。
虽然还是态度疏离,但不再敌对。
“我不白给,你们需要替我做一些事情。”沈思月数了一下,加杨连氏一起的沈家庄子上熟人共有七位大人。每人分了四个。
她语气冷淡,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倨傲,几人都默了一下,问:“二小姐让我们作甚?”
“我要你们帮我撕树皮,越多越好。”
杨连氏思忖了一下,“二小姐是想要做麻绳?”
旁边妇人们说道:“要这麻绳做甚?也不能吃的。我们手里也没得工具,做出的麻绳粗糙原始,能拿来有什么用?”
“是啊,何况我们连着好几天吃不饱,睡不好。缺盐少碘的,实在没几个力气折腾。”
喜鹊在一旁拉了拉杨连氏的手,“娘,我也能帮忙。”
杨连氏看了看女儿,这几日女儿气色好了不少,都是让沈思月的瘦肉粥养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