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殖民者们上岛后的十几天里,纳姆森一直都没有登上陆地来进攻营地。
不过殖民者们依旧没有放弃对营地周边的警戒,在营地周边,除了面向海面的那一侧,殖民者挖出了一道道战壕,有大约四千人装备着电磁突击步枪,在营地周边巡逻警戒。
在纳姆森发动对人类营地的突袭的时候,由于暴雨,战壕里都积满了雨水,巡逻队也暂时回到了休息处避雨,这才给了纳姆森进行偷袭的可乘之机。
不过营地的哨戒塔也不是白干的,在发现森林和大海同时涌出大量纳姆森的时候,营地的警报拉响了。
呆在休息处的巡逻队立马进入战斗状态,冒着暴雨进入被水淹没过半的战壕,开始组织战线防御。
人类和纳姆森的第一场战斗,是战壕攻防战。
纳姆森的主攻方向,来自陆地森林和海洋,对殖民者营地呈现两面包夹芝。
来自海洋很好理解,因为海洋就是纳姆森的老家,飞鸟纳姆森和巨型纳姆森就是从海里面出现的。
而来自陆地呢,则应该是和占据这块陆地90%面积的中央大沼泽有关系。
尽管中央大沼泽不与海洋直接相连,但是有众多的河流成为了沼泽与海洋的桥接点,纳姆森就算连陆地都能登上,依靠这些河流进入沼泽内,并不是什么难事。
在方舟殖民舰迫降在海滩上的时候,有几只纳姆森扒在方舟殖民舰的外壳上,一起上了岸,随即自己落入水中,回归大海。
这些纳姆森应该就是侦察兵了,应该就是它们将殖民营地的位置信息带回纳姆森文明内部。
西格玛看着从陆地森林方向过来的,保守估计数量在十万起步的纳姆森陆军,不禁想起来了跨越半个陆地的超级调兵。
在纳姆森文明知道殖民营地位置后,立马组织了十万以上的陆军,通过河流进入了中央大沼泽。
生物学家带回来的那只纳姆森,有可能是牺牲品,也有可能是意外带上来的,但不管怎么样,都引起了在中央大沼泽的纳姆森军队的警觉。
那支侦察队很有可能起到了带队的作用,将在中央大沼泽的纳姆森军队引导到了殖民营地。
在中央大沼泽行军的纳姆森陆军和海空军实现联动,在一场暴雨作为信号,正式对殖民地发起进攻。
这是一场完美的海陆空三军联动调度策划,实现钳形包夹攻势。
“纳姆森文明,不是善茬啊……”西格玛说道。
两发照明弹被打上了雨夜下黑暗的天空,使用高燃白磷镁铝合剂的照明弹,即便是在暴雨的情况下,依旧可以提供长效的照明。
如果只是陆地森林防备方向的战壕,巡逻队只会看见森林不管是树上还是地上,全都是白花花的纳姆森。
他们用自己诡异庞大的双眼,死死地盯着战壕里面的殖民者,下半身的须腕不断蠕动,让自己在暴雨下泥泞的沙滩上以难以预测的行动轨迹接近着殖民者。
场面非常的掉san,好在殖民者们都是经过专门的心理素质筛查的,虽然十分害怕,但他们没有丢下武器逃跑。
殖民者手中的电磁步枪不断的射出几倍音速的电磁钢针,因为来袭的纳姆森数量实在是太多了,根本不需要瞄准,只需要扣动扳机就足够了。
甚至有的弹道比较好的钢针,能够在连续射穿三四个纳姆森后,才停下来。
但森林方向进攻的纳姆森,足足有十万只以上,布满了森林和地面,死了三四只纳姆森,马上就会有五六只纳姆森扑上来,简直就像是不惧死亡一样!
殖民者头一次感到自己手中的电磁突击步枪火力有些不足……
在巨量的纳姆森冲陆军击下,人类所驻守的战壕被一道一道的攻破,有些没有来得及后撤的巡逻队,被纳姆森陆军直接淹没,一瞬间就没了踪影。
对陆地森林方向的防线,一共挖了八道战壕,纳姆森在短时间内依靠天气和突袭优势,拿下了三道战壕。
你要说殖民者们的重火力吧,也不是没有,方舟殖民舰上足足带了八十多门80mm电磁突击炮,但这些突击炮全都被布置在了海岸线上,因为海岸线的防御形式要更加严峻。
上百只巨型纳姆森正在海岸线上徘徊,并不断找机会上岸,主体体型达到100米的巨型纳姆森,算上触手,保守估计有200米以上的长度,巨型纳姆森最小的须腕,也比一只普通纳姆森的身体要粗壮的多。
巨型纳姆森利用自己的须腕爬上岸,露出自己巨大的体型的时候,那个场面的压迫力是语言无法描述的。
并且在陆地上,因为暴雨的原因,电磁突击炮的高爆炮弹的爆炸效果被严重削弱了。
有一只巨型纳姆森被两发80mm高爆炮弹命中,整个主体上半部分全部被炸了个干净,但它依旧可以靠着自己在触手腕根部的运动脑,操控着剩下的身体不断的向前进……
巨型纳姆森虽然压迫力十分庞大,但是高爆炮弹对它们压制力很强,一时半会海岸防线还守得住。
真正让殖民者头疼的,是空中的飞鸟纳姆森。
飞鸟纳姆森是一只翼龙驮着纳姆森这样奇怪的组合。
翼龙部分,有着巨大的肉翼和流线型的身体,有可能是为了在海里面游泳和在空中飞行而设计的。
在翼龙背上的纳姆森,用自己的长力腕伸入翼龙小巧的大脑里面,这表明纳姆森和翼龙的关系,不是坐骑和骑士的关系,而是操控者和被操控者的关系。
翼龙的腹部有四只爪子,翼龙的喙也十分的尖锐和锋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