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我们站在这个高度,站在这个平台上,看改革三十年所取得的成果,无异是巨大的空前的。如今的中国,国富民强,政通人员,国际威望如日中天,老百姓的日子,如芝麻开花一般节节高。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让国人感叹,更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。一带一路,连接着地球的各大洲,中国产品也走向了千家万户,今天的中国,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,昂首迈向世界,以一种巨人般的姿态,巍峨地耸立在东方之洲。
成绩是巨大的,也是有目共睹的。但在亨受成果之时,回头看看曾经走过的路,回头看看曾经经历的那一切,不能不说,改革后的今天,就犹如我们曾经爬过的悬崖峭壁,采摘到一颗珍贵的灵芝一般,艰难而又危险,痛苦又有希望。因为中国当时刚刚大病一场,游走在生和死边缘的中华民族和中华子孙,的确需要这灵丹妙药,为我们中国注入新的活力。但这条路注定是一场新的长征,注定是一场充满危险之路。
整个九十年代,并一直延续到2008年前。中国的改革到了最困难之际。一方面改革之路,必须走下去。另一方面,一些旧的规矩,旧的制度和作风,必须破除。一些新的观念和制度,又在不断被引进,被应用。这种破与被破,新与旧的冲撞,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,也是空前的。一方面**让位于市场经济,另一方面原有国有企业的改革,又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,否者它将是拖累改革不能前行的绊脚石。但这种从根本上,从体制上改变的作法,它所带来的矛盾和危险又是前所未有的。新体制的建立和旧机制的崩塌,本身就是个替代过程,没有先例可循,也没有时间缓冲,希望与危险并存。社会上,一方面贫富矛盾在拉大,激化了社会矛盾,另一方面我们同样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希望。改革弄不好,就成了历史的罪人。
对国企的改革,是改革的重点,但它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,不光时间长,更是影响大,二代人直接或间接被影响。如果说这是黎明前的黑暗池寸,但我觉得用分娩前的阵疼来形容,应该更恰如其份。而迎接这个新生儿出身的"助产医生",就是有着"铁血宰相"称号的朱部长,后来的朱**。从南到北,从长江流域到嫩江平原,遍布全国各个角落,无不感受这种分娩前的阵痛。而做为中国重工业的摇篮东北,更是比任何地方,任何人有着更深切约切肤感受,这种痛,就像未梢神经一般,连接着社会的每一处,每个家庭。
三江市做为江南富庶之地,一个轻工业极其发达的三线小城,同样也在忍受这种痛。一方面招商引资初见成效,也带来了勃勃生机。另一方面十个市属企业倒了八个,除了三江市钢绳厂和兴澄钢厂,做为另类,异军突起外,其他几个,不光面临着资产的重组,人员分流这档之事,更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。
二家单位都有个共同的特点,都是因开发新品成功,带来强劲的后劲,所以在当时本土企业一片哀鸿,合资外资企业一路高歌之时,异军突起,奋力抗起民族资产的旗号,只不过兴澄钢厂做为老牌国企,借助原有平台,不仅开发出当时,乃至现在都极有科技含量的特种钢,率先腾飞并一举申请股票上市。到一九九四年,兴澄钢厂原始的一元一股的职工股,已炒到三十六元每股。上市后企业所融资的资金,又再次助推企业上了新的台阶。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着另一个不甘落后的企业一一三江市钢绳厂。
一九九三年后,社会开启了"贪吃蛇模式”。大鱼吃小鱼,小鱼基本被吃定。互相间的吞并此起彼伏。刘玉明的钢绳厂,在顺利吞并了多家中小企业后,自身急剧膨胀。由于所吞并企业行当众多,所以不久企业分化为二块,第一是涵盖所有行当,酒店,化工,包装,房地产等的三江市钢绳集团,后来又更名为"日升集团”。另一块就是以钢丝,钢丝绳为主体的三江市钢绳有限公司,后又更名为宏宇股份有限公司。
而到一九九四年年底"日升集团"产值超三十五亿,与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合资办厂,拥有核心企业十三家,外围企业五十六家。其中不乏有贝尔法斯特,方信丽华这样的世界知名企业。而"宏宇股份"当年产值为十五个亿,上交利税为八千万。这些都具备了上市公司的条件。而兴澄钢厂上市后,融资所带来的好处和实惠,刘玉明是看得一清二楚。因为上市后所带来的红利,不仅仅体现在融资这块,更在其他方面,有着极其优厚的好处,所以刘玉明决心让"宏宇股份"也要上市的动力。而在刘玉明内心深处,还有一种无法与他细说的心思在心田,那就是站在另一角度看问题的他,从他人身上,从其他企业"分,转,并,停”的过程中,从他人如何利用现有制度的漏洞,将国有资产中饱私囊的行为中,他看到也学会了自己也该为儿孙子女留点什么的可能性。所以于公于私,对于企业上市这件事,他是比任何人都积极。
不知从何时起,赵**走了,几乎没人说得清,他是怎么来的,又是怎么走的。大家唯一能忆起来的是,现在刘玉明在厂里如同一尊神,没人不服也没人敢不敬。自打刘玉明说出了企业准备上市这事后,有些聪明的点,就已经猜到了下一步刘玉明的想法和做法。此时曹**已死了,这是刘玉明最后一次,也是唯一一次为他人扶棺之举。因为刘玉明将在海关工作挺好的儿子刘冬,调到了"日升集团“驻美国北美办事处工作,这很显然为以后的事打了个伏笔。但对一般人来说,猜到了又怎样?"东山老虎要吃人,西山老虎同样也要吃人"。更何况对他们而言,至少刘玉明还念旧情,自己"喝汤"也不忘给兄弟们一点骨头,这么一想,心里也就平衡了。
从九五年年底正式申请上市,到九九年批准在深交所A股上市。这中间走过的路,所经历的甜酸苦辣,用刘玉明自己的话说,"不亚于第二次创业"。但不管吃什么想的告,遭什么样的罪,总之上市就等同于抱了个摇钱树,这话一点不假。至于股票的跌跌涨涨,一方面是市场本身的规律,另一方面与企业自身有着极大的关联,所以说实力决定了很多东西。
有钱了就好办事。随后"宏宇股份"与台湾,新加坡合资6000万美元,办了个大桥缆索公司,这是个"宏宇"控股的子公司。而写个公司所生产的大桥预应力缆索,以及高速公路用钢绳,都是世界领先技术。而随后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所联合研制的"预制光棒",一举打破了美日两国垄断世界多年的光纤业。在滨江工业园投资二个亿的光器件,光纤厂,彻彻底底让光纤回归到平民化水准。
二零零三年,刘玉明在预先吸纳自己的女儿女婿,外甥等人入局董事会后,操控董事会通过了关于"宏宇股份有限公司"股权分配的报告和说明。在这份说明中,对股份公司的产权有了完整的说明即"刘玉明个人出资买断了股份公司原始股二亿元的百分之五十一。而其他包括女儿女婿在内的另外三十六人,个人出资分享了余下的百分之四十九"。而对企业改制后,普通干部职工所应享有的补偿和权益,未尝有任何说明和解释。而这一块也就成了他日后,对"侵吞宏宇股份"这事一直心病的原因。
至此关于股份转制,关于他内心的计划算是走完了第一步。而在集团内部,同样的转制,也在进行中。不同于上市公司有人监管,所走的路相对复杂点,原本就是集团内部之事,转制所费的周折我不是很大。这事搞定后,刘玉明这次更直接,将早已成熟的,占中国胶带绳市场百分之九十,国际市场百分之二十五的胶带分厂,直接独立出来。在滨江开发区"宏宇工业园内”,投资四个亿先后成立二个并行于"宏宇股份"的特钢胶带有限公司,以及为其配套,并生产国内优质商品钢丝的特钢线缆有限公司。刘冬任二个公司的法人。刘华仍任"宏宇股华“法人代表。2008年年底,刘玉明在一切安排妥当后,宣布辞去董事局**一职,并宣布退休。刘冬顺利通过选举,当选为新一任董事局**。随后他举行了人事改革,成立事业部,由事业部主管股份和特钢等公司。刘华升半级,到董事局任职,并负责无关痛痒的其他事宜。董真接任事业部部长,兼股份公司法人一职。唐代山与曹雨分任特钢股带和特钢线缆总经理之职。刘冬的姐姐负责集团财务,姐夫负责房地产开发,以及三产。外甥负责整个国际市场。而在八位董事局成员中,刘氏家族占四位,另四人二人是刘氏核心组成员,一位有关联,唯一一位虽也姓刘,但刘华已不起任何作用了。
综观所有,今天的这一切,无不都是在胶带钢丝绳,这根母枝上生根发茅。这有点像武夷山上那棵,孤悬山顶的大红袍书一样,今天我们所喝的大红袍红茶,追根索源,几乎全都是从这棵母树上嫁接而来。所以对于这根有着如此成就的胶带钢丝绳,刘冬是万万不敢轻言放弃之类的话,更何况它至今还在为刘氏家族创造着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