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读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千读网 > 小人物与大企业 > 180 走访客户

180 走访客户

刘冬讨厌竞争这不假,尤其是国内这种无序的恶性竞争。但你说刘冬由此害怕的寝食难安,那就太小看他了。这么多年来,无论是跟在父亲旁边亲眼目睹,还是自己亲身经历,他已算不清了,与多少公司企业竞争过。这中间既有国内的,也有国外的,既有新兴企业,也有老牌公司,既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,也有名不见经传的一般企业。但时间证明了一切,市场证明了一切。竞争中有多少企业倒下了,但"宏宇股份"不仅没倒,而且还在不断壮大,它的产品价格,永远比同行高一千到二千元每吨,用刘玉明的话说,这就是品牌效应。

当年与贝尔法斯特,方信丽华等国际知名品牌,世界级企业合作与竞争时,一开始对方除了看中"宏宇股份"有一个本土优势外,用它们后来的话说,"宏宇股份”几乎给他们提鞋的资格都没有,但十几年下来,如今再看这些大公司看"宏宇股份"的眼色,早已没了原有的傲慢和不屑,有的只是"井水不犯河水","和气生财",有钱大家赚这种谄态,甚至有时在同一地区,同一单位,产生了竞争,退让吃瘪的反而是他们,"宏宇股份"反而显得有点有持无恐,咄咄逼人的架势。而这些靠的是什么?靠的是实力,是你自身强大了,人家相对变小,你的市场才会争取到。

市场竞争,靠的是质量,价格,以及售后公关及服务。虽然在企业量级上,唐代山的公司,与刘冬的集团,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,但在单一产品生产上,还是会或多或少有点压力,更何况企业的成长,有很多因素支撑,一个好的平台,加上企业精工细做,良好的管理和让人心动的价格,那绝对是企业发展的变速器。刘冬不希望养虎为患,所以未雨惆谋,也算是一种策略

新企业市场开发,往往一打感情牌,二打价格牌,而价格牌是妥妥的攻城利器。如今的胶带钢丝常规绳,在硬件设备上来后,在原有技术扩散后,几乎就蜕去了神秘的外纱,等同于普道绳。这近二十多年中,国内国外,特别是国内,陆陆续续上马了一大批胶带绳生产企业,但上马快倒闭转行也快,原因很多,主要还是这几点。第一,技术上是普及了,但技术难点还存在。等二,由于面对的是煤矿集团,所以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,但资金周转相当缓慢的投资项目。一般资金回笼都在六个月以上,这点对中小企业资金上,压力相当巨大。而像"宏宇股份“这类大型企业,它承受压力的极限,要比一般企业大太多了。另外由于煤矿又与钢厂等企业有关聊,走三角平帐之路也是常有之事。再有打个比方,一般中小企业,好不容易从需方要回一百万欠款,付付欠款,材料款人工工资还嫌少点,此时需方再下一张百吨订单,做还是不做?做有二三十万利润可言,但又得搭上一百多万资金。不做,可以,欠款慢慢付。所以如今做胶带钢丝绳,对一般企业而言,等同于做数字游戏,帐目上赚钱不少,利润可观,但实际变现不多,关系要点的略有现金盈余,差点的只能维持企业开支。所以资金压力压垮了不少后起之秀。

这第三点,还是技术的开放上。老的常规的,如7x19系列,7X7系列,开放式系列,对一般企业已不是什么技术难点。但国际市场上,随着环保,资源,安全性,合理性的不断深化,企业的产品同样也在升级换代。而"宏宇股份"由于有了以前的科技兴厂的先例,所以对与科研的投入,以及密切关心最新国际市场走向,开发新品这一块,从未停止过,反而是加大了投入。因此它的新品,特别是胶带绳这一块的新品,不光与国际接轨,甚至有些产品,还引领世界行业先锋。另一方面,新品的推陈出郭,对企业同样是件福音,这种双赢的局面,怎么说都是均大欢喜之局面,这对竞争者而言,这追赶的脚步可就不是差这么一步二步了。

刘冬从小是喝着蜜长大的。优裕的物质条件,让他从小养成了对金钱视若粪土的习惯。这倒不是说他境界怎么高,而是单指他对金钱的渴望,远不如一般人饥渴。对他来说胶带绳是重要,也是棵摇钱树,但这并不是主要的。现在"特钢胶带"市场占有率为百分之八十五,涵盖全球。虽然相比顶峰时的百分之九十三,有所下降,但每年近二万五千吨的胶带绳用量,绝对在世界行业中能排上号。就算唐代山满负荷运转,达到年生产能力五千吨的量,双方就算拼价格跌一千元一吨,对刘冬而言,也只是少收入了五千万。这对一个年销售额已达一百五十亿的"日升集团"而言,并不是什么大事,就算对"特钢胶带",也无法撼动基根基一步。反过来,这种"杀敌一千自损八百"的竞争,同样也会像把双刃剑,刺伤着竞争的双方。

刘冬不计较金钱,但他计较面子。唐代山这种人,在他心中只是一件工具,现在公然叫板于他,这让一贯心高气傲,受不得半点委曲,面子比裤子重要的富家公子哥,如何承受得了?传出去说堂堂一个"日升集团"的老总,让自己曾经的部下,给整的灰头土脸,这口气是刘冬万万不能咽下的。他的原则是和任何人竞争吃点亏可以,但决不能吃唐代山的亏。有情绪归有情绪,冷静下来的刘冬还是明白,如今的市场早已是买方市场。新品新规格新技术,的确有市场,但老产品同样也没过时,同样有需求,而且市场需求量还不小,而如今胶带绳的技术,在不断改进的设备面前,早已不是难题了。这几年虽然有竞争,但出于种种原因,虽然一时降价竞争过,但最终还是刘冬他们牢牢掌控着市场。可是最近不太一样了,先是唐代山辞职开厂,摆出一付竞争架式,又传出与德国合资,在山东烟台办厂的银河德普输送带有限公司,要自己办胶带厂,而且今后这胶带绳市场,他们不光满足自己用,还要面向山东各大厂家。

刘冬是有点头疼,先不管银河德普以后如何,但唐代山就是个现实。共事多年,以刘冬对他的了解,唐代山这人极度"阴冷",就犹如盘踞在草丛中的毒蛇一样,平时你不去惹他还好,一旦惹上了,不死也让你扒层皮。他一定盯上的猎物,想做的事,那怕是不择手段也要达到目标。这一点,才是让刘冬头痛的原因。

虽然早已开会制定了应对之策,但刘冬还是不放心,他想自己出去走一圈,客户拜访下。一是打个照呼,聊络下感情,夯实下双方高层间的友们谊。另外就是先通个气,对唐代山以后的动向,有个预先的招呼。想到这他召唤秘书进来,一是安排下时间,二是打电话给董真,告诉他他的意图,让他通知销售部有关领导,列出需要走访的名单,又特意加了句"银河德普"是一定要去的。

做为"宏宇股份"的核心联合企业,山东枣庄橡胶厂,青岛橡胶总厂,辽宁阜新橡胶厂等,走访相对轻松点,毕竞他们有部份股权在"宏宇股份",所以大家也没什么要担心的。说到这,就不得不说刘玉明的老辣。是他在胶带绳研制成功后,与这几家单位签订了优惠合同,将双方绑在了一起。如果说当时只是为了市场抱大树之行为,那么随着股票上市,"宏宇股份"的壮大,而刘玉明力排众异,坚持让这几家单位持股,那么就是一着高棋。当双方利益叠加时,双方的合作就不是一般层面上的合作了。而就算现在煤炭行业不景气,对胶带厂家产生巨大影响,但做为基础生产资源,它还有着广阔的市场和生命力。这就是为什么煤炭行业不景气,反而胶带行业有所上升的原因。

浙江走访的是桐乡双刀橡胶有限公司。董事长沈从福,沈从德兄弟,当年创业时,是手拎一人革包,坐着叮珰作响的长途车来三江市,请求刘玉明支援的,因为当时的胶带绳,各地厂家是先打预付款,司机业务员守在捻绳机旁,等着货物上车的。而当时双刀厂,连名气都没有,又哪来资格与**们抢资源?

或许是类似的创业经历打动了刘玉明,也或许是兄弟二人的决心和精神面貌让刘玉明有感触,反正刘玉明为他们开了一路绿灯。这几年兄弟二人手持双刀,在市场上一路砍杀,终于让他们杀出了一条血路。如今的双刀,早已资产超十亿,而且不光是桐乡市,浙江省的明星企业,更是挤身胶带行业前十位。也是刘冬走访的重点企业之一。

虽然刘冬与兄弟俩交往不深,但"宏宇股份",刘玉明与他们的关系可就不一般了。要不是刘玉明的一路照顾,那么双刀股份,可能没这么顺利走到今天。正因为有了"宏宇"刘玉明,在价格,供货上一直以来的悉心照顾,沈从德,沈从福兄弟少奋斗了十年不止。双方的见面是愉快和亲切的,不光回忆了过去,也憧憬着未来。当着刘冬小老板的面,哥俩差点把肋骨拍断,信誓旦旦地发誓,不让唐代山进厂里一步。对他们的表态,刘冬是满意的,但也有一丝疑虑,因为唐代山与这个厂,与这哥俩有着不一般的关系。

『加入书架,方便阅读』



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