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泰来江岸上平视江面,这个时节江中水不甚多,但眼前一片开阔,江面与江岸尽收眼底,作为阻击来犯敌寇的天然屏障实是再好不过。但是一旦这一屏障被突破,松嫩平原的大片平地是不利于武器装备落后的东北军作战的。
10月16日,张海鹏派遣的伪军率先犯境,伪军旅长徐景隆率3个团于拂晓向嫩江桥发起攻击。东北军卫队团与工兵营两个连、辎重兵1连、炮兵1营顽强反击。徐景龙触地雷身亡,所属伪军伤亡惨重,并有大量伪军战场倒戈,起义投诚。江桥抗战的第一次战斗以马占山部的完胜而告终。为了防止伪军再犯,守军将嫩江桥炸毁了一部分。
守军炸毁江桥后,日本人认为这是进犯黑龙江最好的借口。日本驻黑龙江省领事清水八百一向黑龙江**发来照会,提出要“派工修复江桥”,当即遭到黑龙江省方面拒绝。气急败坏的日本人不久后又以关东军司令部的名义向马占山提出:“迅速修复嫩江桥,限期一周。”马占山又予以严词拒绝。11月3日,时任齐齐哈尔特务机关长林义秀发来最后通牒:“在11月4日中午12时以前,两军撤至距桥十公里外,在修桥任务未完成前不得进入十公里之内。对不答应上述要求者,视为对日军怀有敌意,当依法诉诸武力,特此警告。”马占山决定对日军修桥不予干涉,但如果进攻中国军队,则采取自卫措施。此时,江桥之战已经一触可发,双方军队严阵以待,等待着那历史性的一刻。
11月4日凌晨,日军嫩江支队主力到达江桥,4000多名日军由滨本大佐指挥,在7架飞机、4辆坦克和40门重炮的掩护下悍然向江桥发动进攻。日军500多名步兵率先突入江桥左翼阵地,主力部队则从江桥正面向东北军阵地猛攻,企图一举拿下江桥主阵地。马占山卫队团徐宝珍部、张竞渡部奋起反击,多次打退敌人的疯狂进攻。
下午3时,敌人集中兵力密集进攻。我军指挥官沉着指挥,在敌人攻近至只有百米左右时,令全军枪炮齐发。趁敌人一阵慌乱,我军全线冲入敌群中与日军展开白刃战。敌人的飞机、大炮这个时候失去了作用,敌步兵开始向江桥方向溃败。这时,预伏在江岸芦苇中的东北军部队杀声震天地冲了出来,截断了日军的退路。仓皇逃窜的日军有的陷入苇塘泥潭,有的慌不择路跳入江中。敌人增派的援军也在桥上被我军骑兵冲断,一股回撤,一股被迫逃往我军左翼阵地,被包围全歼,扔下了400多具尸体。
4日入夜后,日军在一阵炮击掩护后分乘近百只小船渡水偷袭。待船快要抵达北岸时,潜伏在芦苇内的中国军队突然开火,日军措手不及仓促应战,死伤落水者不计其数,剩下的日军只好退回。11月4日这一天,东北军以伤亡300多人代价,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。日方飞行员大针新一郎在低飞投弹时被我军击伤。
11月5日,日军再次发动进攻。他们先是用炮火压制守军的火力,紧接着日伪军8000余人在大炮和飞机掩护下,日军从中路、伪军从左右两路渡江。当船到江心时,中国军队猛烈还击,日伪军虽伤亡很大仍挣扎强渡。10时,日军占领江岸第一线阵地,守军分撤至左右两翼阵地,日军继而向第二道防线大兴阵地猛攻,遭到守军的顽强抗击。中午,马占山赶到前线,指挥吴德霖团和徐宝珍团从正面反攻,另急调骑兵第1旅萨布力团从两翼包抄日军。从15时血战到日暮,由于“中国军队用步兵及骑兵实行包围式之反攻,日军蒙受极大之损失;而不得不向后撤退”。同时,守军还将伪军击溃,夺回被占领的阵地。这一日,中国军队伤亡200余人,击毙日军167人,击伤600余人,毙伪军700余人。
6日,日军增调了近万人的重兵继续强攻。守军步兵第4团、5团(各欠一个营)及卫队团等顽强抵抗。战斗中,马占山亲自到前线督师,士气大振,到12时将日伪军击退。旋即,日军又增大批主力军进行强攻,遂占领大兴主阵地。中国军队拼命冲杀,白刃格斗,喊杀之声震天动地,几次夺回失去的阵地。
江桥之战打得最激烈的就是大兴战役,阵地几度易手,抗日将士与敌人“血肉相搏,死伤枕藉”。日本拥有铁甲车、坦克、重炮,我守军则只有轻武器,甚至更简单的刀枪棍棒之类武器。在敌人的坦克攻上我军阵地的时候,我军战士就把手榴弹捆在身上,滚到坦克底下,以身体炸坦克。但终因连日苦战,伤亡很大,又无援军,弹药告罄,工事被毁修筑不及,守军不得不于当晚撤至三间房一带。此战,中国军队伤亡1850余人,毙日伪军2000余人,击落飞机1架。日军滨本支队几乎被全歼,高波骑兵队伤亡殆尽。这一天是江桥抗战自开战以来战斗规模最大、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天。由于江岸阵地已失,中国军队面临着无险可守、敌兵愈来愈多的艰难境地。
11月7日,大批日伪军在10架飞机掩护下,向马占山部退守的三间房南汤池猛攻。危急时刻,张殿九旅和苏炳文旅一个混成团赶到,迅速加入到战斗中,战至午后将日伪军击退。此战中国军队伤300余人,毙伤日军600余人、伪军千余人。
由于在江桥作战中损失严重,此时的日军也不得不向本部请求援军。日军攻势暂缓,双方进入下一阶段战斗的准备当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