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读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千读网 > 抗击日寇大血战 > 16、溥仪的父亲和叔叔拒绝去满洲国

16、溥仪的父亲和叔叔拒绝去满洲国

可笑的是,凡在那里当差的不分大小,都叫做“神官”。每当溥仪去礼拜时,他们便都穿着特制的长袍大袖的怪服装出场,类似日本古代的武士装束,又掺杂一点中国古人的服饰——也说不清是哪朝哪代,显得不伦不类,非常滑稽。这些人的鞋帽也极其特别,猛然看上去,活像中国杂技团里的一群“小丑”。

爱新觉罗?载涛(1887—1970),贝勒,溥仪的叔叔,曾为晚清军咨大臣,管理禁卫军,并参与过宗社党活动,也曾在张勋复辟的伪朝廷和徐世昌政府捞到官位,后来隐居,以学习京剧自娱。

按说到这里为止这位贝勒爷也就是个一般遗老,但接下来要说到的事情才是他老人生中真正的闪光点。20年代后,载涛家面临严重经济困难,1929年将贝勒府卖给辅仁大学(府邸原址即今北京十三中),此后又只能通过变卖家藏古玩等方法维持生计。然而在溥仪投敌后,他拒绝了溥仪送来的高官厚禄,宁可过破落户生活也不肯出任伪职,结果在全面抗战期间沦落到上街摆摊的地步。

正因为载涛在民族大义上能够持正,人民政府在解放北京后给了他特别优待。北京市府买下了他的住处充作办公用房,毛**还将自己的稿费赠给他贴补家用,使载涛搬进了新家、脱离了经济困难的窘境。

载涛精马术、爱马匹,本着人尽其用的原则,毛**又签署命令授予他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的职务。在抗美援朝期间,载涛曾参与在内蒙选马和从苏联购置军马的工作,圆满完成任务。至今仍有一些相关的回忆资料。

载涛后来又和被特赦的溥仪团聚,1970年病逝。

说起清朝最后一位皇帝,大家一定都知道是溥仪。那么提起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,恐怕没几个人会知道。不过,要说最后一位摄政王是溥仪的生父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感兴趣。

爱新觉罗·载沣(1883年2月12日—1951年2月3日),清宣宗道光帝之孙,醇亲王爱新觉罗·奕譞第五子,光绪帝载湉异母弟,宣统帝溥仪生父。而恰恰是这最后一条,才使得载沣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说起载沣,一般他的标签就是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。不过在当摄政王之前,他的历史依然比其他亲王精彩。光绪十六年(1890年)袭王爵,成为第二代醇亲王。因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,他于光绪二十七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,但是仅仅十八岁。到了德国,除了应对百般的屈辱,他还拒绝了德皇跪拜的要求,坚持大义。

通过这次出访,载沣“圆满”完成了任务,让慈禧甚为满意,也为其以后仕途的腾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成为其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自此,可谓是前途一马平川。

20岁,就被任命为随扈大臣;23岁,受命管理对守卫京城负有重要责任的健锐营事务,同年秋任正红旗满族都统。此时除了亲王爵位,还是一品大臣。24岁,授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;25岁,任军机大臣,与我们熟悉的张之洞等**利同等。

刚刚担任军机大臣,光绪就病逝,慈禧之意是立三岁的溥仪为帝,由其生父载沣为监国摄政王。此后,载沣开启了他三年的执政生涯,不过随后1911年,武昌起义爆发,立即波及全国,清廷已是岌岌可危。于是载沣启用了曾经的心腹大患袁世凯,正是这一个决定,终结了他的摄政王生涯,将清廷彻底推向了灭亡。

令人称道的是,民国十七年(1928年),载沣迁往天津幽居,后又去东北,拒绝日本人劝降之要求,并怒斥其子溥仪投靠日本,之后返回关内居住。

据说溥仪到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后,曾多次要他全家搬去,把前景说得一片光明,日方代表也屡次来劝说他迁往长春,而载沣不为所动。他总是忧心忡忡,预感不祥,他一直把最小的儿子溥任,最小的女儿韫娱、韫欢留在身边不放。他认为全家去东北是愚蠢的,一旦陷入圈套,必将落得任人宰割的下场。

『加入书架,方便阅读』



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