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读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千读网 > [红楼聊斋]不一样的唐伯虎 > 第67章 红楼

第67章 红楼

听到祝枝山诧异,旁边伴随他的棕色书灵嫣然一笑,答道:“此书乃作者一命写出,不能用一二言语形容,祝公子你读了便知。”

祝枝山闻言未置可否,于是上前信手翻看,一时间不觉书香满怀,竟是再也挪不动步子了。

唐寅看见祝枝山久久不归,想是沉浸在书中了,结果不一会,却听见祝枝山那边大声惊呼:“唐寅,唐寅,这书中,这书中,怎生有你我的名字?”

这流音阁内本是极为肃静,这一声大呼,好险没把唐寅从云座上吓得掉下来。

不一会几个书灵提溜着祝枝山,从那边飞了过来,此时祝枝山还不会飞,只能是被书灵拎着。

唐寅这才想起是哪一部书里,同时有唐伯虎和祝枝山的名字。

是了,就是那句“聪俊灵秀之气在万万人之上,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,却又在万万人之下。”

唐寅最喜欢这段文字,见了生疏的人,总爱观察其气质,用这段话来揣摩一人品性,大体都超不出曹公所言。

祝枝山难掩眼中激动的光彩,惊诧莫名,一叠声的问。

“为何,为何,有你和我?”

看着祝枝山仍是激动莫名。

唐寅略一思忖,言道:“天下读书人都可在此中,你我情态莫不如此。”

在后世的时候,唐寅早就读过此书,但是后世匆忙,每日里为生计奔波,怎有心留意这书中锦绣,今日得闲读来,大有字字珠玑之感,于是他和祝枝山两人各自取了同样的一册,抱着书在飘悠悠的云座上坐定了,细细慢慢的研读起来,恨不得每字每句读上百遍千遍。

祝枝山本是少年成长之时,读书偶有启发,莫不对自己本来计划中的人生重新思量,他本就不中意入仕为官,这下悟透其中机理,竟然愈发的落拓不羁起来。

两人就因了这书,舍不得离开,就在这流音阁里,盘恒了数日,这日午后,唐寅不知为何,倦意袭来,恍恍惚惚间做了一个梦,梦境里,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天庭。

天庭一如昨日,是亘古不变的气象,中有经历凡尘的名家名士,灿若星辰,今天遇一画圣,明日遇一诗仙,都是极为有趣的人,唐寅和众小仙一样,每日里闲闲无事,就喜欢各处游访,拜会曾经仰慕的古人。

天庭中的有趣所在,不知凡几,唐寅常常误打误撞闯了进去,与主人把酒言欢,畅谈上三日,别后再无瓜葛,却也是十分恣意。

星河流转,天庭里转来转去,今天转到这家拜访,把酒言欢一场,他日再来时,同一位置,就可能已经是别家。

唐寅打趣称其为“天庭转转会”。

梦里不知在“转转会”中酒过几遭,在天庭中闲逛,见到一院落清灵别致,此处宅邸虽然不似别处金碧辉煌的门楣,只是朴朴素素江南民居,但看上去更有一番风情。

久别姑苏日久,唐寅见到此处宅邸,不免想起江南故土,遂上前轻轻叩门,不一会,一妙龄女子前来开门。

唐寅长揖一礼:“小生唐寅,来此惊扰。”

女子五官灵秀,风采焕然,看见唐寅叩门,她展颜一笑,转头向着屋中喊道:“阮郎,果如你所愿,你那“海棠春睡图”前来寻你了。”

唐寅一时没想起海棠春睡图是哪幅图,听那女子所言,此图像是由自己所画,心下觉得可能这宅邸主人也是熟悉自己的。

正如此想着,但见院中,一人长身玉立,行止之间令人如沐春风,自有绝代风华,是天上仙人也没有的潇洒气度。

天庭转转会,无尽畅快,彼时的唐寅本就有了醉意,席间与此院落主人相谈甚欢,互为知己。

唐寅自始至终,也没打听对方姓甚名谁,只是随着那开门的女子,尊称他为阮先生。

两人幕天席地,守着斗大的星子闲谈。

待到作别时,阮先生言道:“这一别,出得此门去,下次相见不知何年,你我二人或经历凡尘,或在他处履任仙职。”

“我前一世贫困疏离,唯写有一书,因日子艰难,难免让书中人物寄托自己愤世嫉俗之想,然当今天下已是盛世,想书中那人仍受篱落之苦,我心中难忍,你与书中人本有前缘,逢你即将去凡间履任仙职,我送你绛珠仙草手环,遇到此人,帮我照看一二,使我得偿心中所愿。”

说完这一席话,阮先生指尖光影流转,当真系了一串绛珠手环在唐寅腕上,唐寅低头看那腕上,手环通体绛红,顶端自带一颗珠子,戴在手上是浑然天成的那般好看。

『加入书架,方便阅读』





热门推荐